当然不是,在一些急重症情况下还是要以输液为首选的,比如病人患胃肠道疾病不能口服用药时、水电解质严重紊乱、严重过敏致休克或其他一些生命器官严重衰竭的情况下,为了病人的生命安全还是要首选输液治疗,所以我们不是反对输液,而是只有当输液的好处大于风险时才选择输液,从而避免滥用输液。
世界卫生组织官员曾指出,其实有70%的人是不需要输液的。依据药物有效生物利用度的原理,有些药物口服和静脉用药在体的内利用效率是类似的。而口服用药副作用会明显减少。对于绝大多数轻症患者,口服药物治疗完全可以达到疗效要求。输液不仅增加了不良反应和经济负担,也达不到疗效好、见效快的目的。所以看病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能口服不输液”以及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用药原则。
目前全国已有多家大医院门诊取消输液,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一定要减少输液的使用,减少对自己的伤害。而遵循医嘱在急重症或者必须输液治疗时再选择输液治疗。
另外一个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患重症感染的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输液治疗时可能往往对每天多次输液比较排斥,觉着没有必要一天被扎几次针,也觉着每日频繁几次的输液太浪费时间和精力,有些临床医生也会为了方便病人把每天需要多次给与的剂量一次用完,这其实是不合适的。
以青霉素和头孢类抗菌药物为例,这两类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短,药物半衰期仅0.5-1小时左右(仅有头孢曲松这个药作用时间较长),往往几个小时就从体内代谢完了,体内没有药了就没有治疗作用了,而且这样细菌反而容易反复产生或者耐药。所以这类药物应该每天多次给药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也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不合理输液现象目前还十分普遍,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增加合理用药意识,逐步养成正确用药的习惯,形成好的风气,让输液真正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
看病找医生,吃药问药师,“问药师”是由知名药师冀连梅老师联合海内外精英药师组建的药师团队,致力于为公众提供循证实用的用药咨询服务和科普宣传。
如果您有具体的用药问题,也可以在公众号:“问药师”上向专业药师一对一在线咨询。
原创内容,版权所有,严禁抄袭!
(由“问药师”团队张小盼药师供稿)
铜币
铜币,铜制的钱币,亦称"铜钱"。铜币主要指清末民初时期的无孔铜币。是使用金属货币最早的国家。而金属货币中,历代又以铜币为主。所以古代的货币史,实际上就是铜币史。在殷周时期固以齿贝为货币,后因真贝不够,乃用仿制品铜贝代之。铜贝是向金属货币过渡的形态。秦始皇统一后,统一了币制。废刀、布、贝等币,规定只采有外圆中间有一方孔的方孔钱,是由环钱演变而成的。秦以后的通行货币,都是方孔钱,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铜币历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为巩固中央集权制,实行了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政策同时也对币制作了重大改革:废止战国时期各国流通的刀形、布形、环形等形式不一、单位各异的各类铜币,使用外圆内方的秦"半两"钱,从此,铜铸币有了一个统一的形式,方孔铜钱在历史上相沿使用了两千多年,直至清光绪年间(1875-1907年)机制铜币问世,才走完了它的里程。
秦始皇统一货币对实行统一的经济政策、促进生产和流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更有利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统一。然而,秦始皇只是统一了铸币的形状和币值单位,并没有集中统一铸币权,铸币不受法律限制,私人可以铸制。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时收盐铁为官,把铸币权收归朝廷所有,统一铸造新的五铢钱,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
方孔钱的形式沿袭千年不衰的原因:有人认为"外圆内方"表达了人的一种"天圆地方"的人文主义观念;有人认为是由于有方孔易于用绳子穿起来,圆形没有棱角,便于携带;还有人义为是便于加工:铜钱铸出来后,外廓有些毛刺需要锉光,在一串中穿一根方棍,一次能锉许多个,如是圆孔,钱就会跟着锉刀转动。看来上面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方孔钱的面值较低,流通中的需要量比较大,因此常常用绳子(称为"缗")穿起来使用。一百枚穿一串,称为一吊,一千枚穿一串,称为一贯,单独使用称为"文"。"文"、"吊"、"贯"等都是古铜钱的计量单位。
文章来源:《橡胶工业》 网址: http://www.xiangjiaogongye.cn/zonghexinwen/2022/1209/476.html
上一篇:谁的四驱性能更好
下一篇:辽宁大禹集团现状(有关橡胶的论文)